<pre id="v9d4p"></pre>
  • <table id="v9d4p"><ruby id="v9d4p"></ruby></table>
      1. 【垃圾分類】西安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發布日期:2020-12-23     信息來源: 文明西安     瀏覽數:7411    分享到:

        《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目前,西安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如何了呢?

        西安公共機構和公共場所垃圾分類

        覆蓋率達96.84%

        目前,西安中小幼學校分類覆蓋率達到了100%,公共機構和公共場所分類覆蓋率達到了96.84%,城市居民小區分類覆蓋率達到了92.4%。4個垃圾焚燒廠(高陵、藍田、鄠邑、秦漢),1個餐廚垃圾處理廠(灃東)建成投運,日處理生活垃圾約13267噸。

        硬件方面,西安市投資72億元,建設了9個末端處理項目(5個垃圾焚燒廠,其中高陵、藍田、鄠邑、秦漢4個已投運,灞橋1個在建;4個餐廚垃圾處理廠,灃東已投運,高陵、藍田、灃西3個年底前投運)。今年年底前,全市產生的其他垃圾和可分離出的廚余垃圾,可以全部進入現代化的末端處理設施,進行高效率的資源化利用。

        大型現代化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藍田)將于今年年底部分建成投運,預計明年全部投運。該項目建成后可滿足全市生活垃圾焚燒廠的飛灰處置和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屆時,西安將形成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完整體系。

        目前,全市建成區內,分類達標居民戶數從37.1萬戶增加到183萬戶,具備4分類投放設施的小區數量從1996個增加到5808個,覆蓋率從44.36 %上升到92.4 %。公共機構和公共場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6.84%。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5%以上,今年年底前,基本可以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此外,垃圾分類收運體系不斷完善。全市配備專用廚余垃圾清運車輛126臺,可回收物收集車輛59臺,有害垃圾收集車輛53臺,其他垃圾清運車輛近900臺。建成大件垃圾拆分中心22個、可回收物分揀中心22個、有害垃圾暫存點25個,生活垃圾轉運站157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中間關鍵節點已經基本貫通,分類收運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西安市日均有害垃圾清運量為12.55噸,全部運往陜西危險廢物處理廠(年處理能力為15萬噸)處理;可回收垃圾清運量為2254噸,全部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其他垃圾清運量約8500噸,4座生活垃圾焚燒廠日處理能力約為11700噸,可實現全量無害化處理;廚余垃圾清運量約為2500噸,到今年年底(其他3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投運后),處理能力將達到2500噸,屆時西安市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將更加完整、高效。

        市城管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受疫情沖擊影響,今年以來市民群眾的分類習慣有所倒退,前端分類投放的準確率還不高,“前分后混”“混裝混運”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杜絕。各區縣、開發區推進效果還參差不齊,特別是在一些“三無”小區、單位家屬院,分類工作還存在盲點。

        下一步,市城管執法局將全面加強源頭把控,發揮好社區、街辦的一線督導作用,引導居民養成分類習慣。同時,對全市分類投放設備和投放點進行清查,掌握底數、建立臺賬;嚴格落實四分類收集運輸要求,重點對混合收運行為進行督導檢查,堅決杜絕“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等現象發生;同時,全力加快末端建設。在建成投運4個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灞橋垃圾焚燒廠、西安餐廚垃圾處理廠擴建項目、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項目和3個廚余垃圾處理廠建設,確保西安市垃圾處理能力滿足需要。

        西安垃圾分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市政協“推進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專題協商會上,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陜西省垃圾分類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飛對西安市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推進工作進行點評。他建議要繼續發力,從頂層制度設計等方面,將垃圾分類工作融入城鄉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真正實現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倡導參與的好局面。

        張軍飛說,西安市在垃圾分類頂層制度設計、法規政策完善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從幾個季度的評估考核來看,實現了末端倒逼前端,近幾年垃圾焚燒廠、廚余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等推進迅速,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形勢初步顯現,工作成效顯著。但目前仍存在各區縣、開發區發展不平衡,前端習慣養成和分類準確率有待提升、末端廚余垃圾處理運輸等環節規范性有待提高,全部門、全系統齊抓共管的局面還沒有形成等問題。

        他建議,西安應持續加強垃圾分類頂層制度設計,將其融入城鄉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全面推進。要形成共識,認識到垃圾分類工作絕不是“一陣風”,是長期和艱巨的,必須盡力而為,久久為功。要形成合力,實現各部門參與、齊抓共管,全社會倡導融入的新局面。

        西安已建成再生資源回收服務點1505個

        西安采取新建、改建與取締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構建以可回收物暫存點、回收服務點、分揀中轉中心(站)、交易集散市場為結構的四級回收體系。

        據市商務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目前,西安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再生資源交易市場1個、再生資源分揀中轉中心(站)39個、再生資源回收服務點1505個(其中標準型871個、便利型240個、自助型332個、流動型62個),共清理取締規劃外廢品收購站985個。

        在保留傳統網點建設方式基礎上,采取政策支持、上門引導等方式,先后引進5家社會企業參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和分揀中心建設、運營、管理。

        同時,積極探索推廣應用“互聯網+回收”模式。目前,在4個區縣布設了332個智能自助交售設備,利用二維碼和手機APP等互聯網技術進行回收模式創新,開通了手機預約上門回收服務,在部分小區設置了可回收物暫存點,由物業保潔員、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兼職回收工作;此外,在居民交售不便的區域,開展定時定點的規范化流動回收服務。

        市商務局有關人員表示,西安市按照“以點帶線、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確定了21個以商場、超市為主的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通過規范分類設置、完善工作資料、營造宣傳氛圍等方式,逐步探索形成了行業領域生活垃圾分類的經驗做法,并以此推廣輻射,規范和提升周邊商貿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標準。按照“限塑令”要求,對大型商場、超市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限制提供塑料購物袋;對有餐飲功能的商場、超市,提倡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倡導適量點餐理念,踐行“光盤行動”。

        市民政局負責無物業管理的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據統計,目前西安市無物業管理居民小區共1971個。為了解決這些小區的垃圾分類落地實施,市民政局通過各種途徑向小區配發垃圾分類設備3751組,并已投入使用,垃圾分類設備覆蓋率達98%,部分區縣的部分小區因經費或院落空間有限等原因沒有全覆蓋的,也正在積極協調配置。

        在管理無物業小區時,西安市通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和社區自管自督兩種方式進行,目前有245個無物業小區按照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管理。由于這些無物業管理的小區基本都屬于老舊小區,多為老年人居住,受生活習慣的影響,垃圾分類工作推進較為緩慢;社區服務的經費也有限,尤其是老舊小區偏多的區縣,無法足額保證投入。近期,市民政局將指導社區修訂完善《居民公約》和《居民自治章程》,將垃圾分類要求納入社區居民公約,以制度約束垃圾分類行為;指導社區成立無物業小區網格員每日巡檢制度,充分發揮社區志愿者的作用,定期組織開展宣傳和專項治理,推動分類工作常態化、規范化;依托社區基層黨組織,示范引導社區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建立無物業小區投放示范點,引導其他小區跟進。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作為西安市民都應積極響應

        爭當垃圾分類的參與者、宣傳者

        共同營造整潔優美的家居環境

        西安舉行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行動

        垃圾分類新時尚,文明西安我點亮。10月20日下午,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行動暨普法宣傳活動在鐘鼓樓附近的下沉廣場舉行。志愿者們通過精彩的文藝節目向大家宣傳分類知識,倡導市民從自身做起積極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共同營造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

        環衛工人參與垃圾分類互動游戲。(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偉東 攝)

        活動通過互動、合唱、小品、時裝秀、有獎問答等環節,鼓勵大家樹立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向市民介紹了日常生活垃圾如何分類、垃圾分類后如何處理等知識,呼吁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爭當垃圾分類的參與者和宣傳者,爭當美麗西安的建設者。

        西安經開區打造3個垃圾分類高標準示范小區

        為進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西安經開區近日對居民小區內生活垃圾投放點進行改造,通過配置實時監控系統等,逐步建設、完善小區內投放、收集環節的智能化體系,打造白樺林居、白樺林間、萬科金域華府3個高標準示范小區。

        物業通過監控查看小區垃圾分類情況(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耀青 攝)

        經開區對小區物業員工進行垃圾分類專項培訓,并且根據小區空間條件、業主意見及志愿者人數等,合理規劃設置垃圾收集點,配備投放設施和引導員,按照便民原則調整垃圾清運時間,同時,在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安裝智能監控系統,不僅能夠進行實時監控,而且可實現對不文明投放行為的追溯,督促居民重視生活垃圾分類,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

        在此基礎上,探索“居民+物業+城管”模式,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項便民服務舉措,例如在各投放點設置垃圾分揀“便民桌”,努力增強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另一方面加大執法檢查力度,重點對垃圾混投行為進行檢查,通過開展“城管+物業”執法日活動,由執法人員與物業工作人員聯合上門入戶宣傳,對屢不配合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居民進行宣傳教育,全方位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力開展。

        做好垃圾分類,爭做文明市民!

        返回
        上一篇:【垃圾分類】“一桶天下”到四桶并立 垃圾分類待解“三低”難題 上一篇:【人口普查】我國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事后質量抽查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洗澡_黄片专区_在线看H片_亚洲欧美一级
        <pre id="v9d4p"></pre>
      2. <table id="v9d4p"><ruby id="v9d4p"></ruby></table>